电熨斗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电熨斗是由带孔金属底板、电热元件、温控器和调节旋钮、塑料水箱、喷汽控制机构和开关按钮、外(罩)壳、手把(手柄)、电源引线、电源插头等零部件组成的。其中电热元件和温控器在外壳内,除了透明机壳电熨斗外,从外表无法看到它们。下面对各个主要零部件分别作一简介。

底板底板是电熨斗的基础部件,材质主要为铸铁和铝合金,有少数产品采用钢板。铸铁底板常以生铁铸造,并经洗削、磨平、镀铬抛光制成,具有硬度较高、重量较重、热容量较大、可以保证熨衣压力、适合熨烫厚实衣物等优点,但使用时较吃力。

电熨斗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铝合金底板的优点是传热性好,但由于重量较轻,在有些情况下熨衣可能需要加大压力才好。为了防止铝的氧化,许多电熨斗还在底板表面喷涂了一层聚四氯乙烯,可使其在熨衣时光滑如镜。底板形状通常是尖船形,这样不仅便于使用,还可使热量相对集中。

电热元件它是电熨斗的核心元件,有开启式片状和封闭式电热管状两种类型。开启式片状电热元件的生产工艺简单,通常是将电热丝绕在云母片支架上,上下再覆盖云母片制成。这种元件价格低廉,但使用寿命较短,主要用在较早期的电熨斗中,现在已较少采用。封闭式管状发热元件是一种封闭电热元件,通常是将电热丝放入充填结晶氧化镁粉的金属管内而制成。如果把电热管铸造在合金铝之中,就成为一体化的发热盘了。这种电热元件具有封闭固定、耐冲击抗震动、在高温工作状态下能保持良好的电气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注意,采用开启式片状发热元件的电熨斗,一般在电热元件和石棉绝热板上有一压板固定,以将热量充分集中到底板,提高热效率。如果电热元件直接铸进了底板就不用再设压板了。

温控器用电熨斗熨衣服,若温度过高会烫坏衣服,过低则效果差,而且对于不同的衣料,熨衣时所需温度也不同,因此现在的电熨斗大多采用自动调温装置。其温控器一般采用双金属片型调温元件,通过调节温度控制旋钮,其调温范围通常在60~250℃。工作原理后述。

塑料水箱和喷汽控制机构喷汽电熨斗的水箱用于储存水,一般采用塑料做成。水箱中还设置了喷汽控制机构,常态下,水箱是关闭的。当需要喷汽时,按动水箱上的喷汽开关按钮,打开水箱下的出水小孔,水箱中的水经小孔和管道流到底板,形成喷汽,使织物润湿均匀,以获得更好的熨烫效果。

外壳和手把外壳和手把通常都是采用耐热塑料等低导热系数的绝缘材料制成。外壳和手把的设计特点是绝热、绝缘、安全可靠,手把还要求便于把握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电熨斗在105%的额定电压下通电30分钟后,手把握持部分的温度不应高于50℃。

电源线和插头电源线通常采用耐热专用三芯绝缘电线。电源插头采用标准三芯电源插头。

现在有的电熨斗采用了电源与主机体分离方式设计,从而在许多情况下使用可不受“电源线限制”,更方便了使用和放置。

自动调温型电熨斗是由发热元件、温控器ST、指示灯HL、电源接线柱和电源插头xT等组成的。把电源插头插入市电插座后,220V电源通过电源插头XT、电源接线柱XZ和温控器sT加到发热元件EH两端,于是EH通电发热,对电熨斗底板进行加热;同时通过限流电阻Rl并接在发热元件两端的指示灯氖泡)也得电发亮,表示电熨斗正在加电工作。待底板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就能熨烫织物了。当温度抵达温控器设定的温度时,ST断开,切断EH和的电源,从而EH停止加热,HL熄灭;以后底板渐渐降温,当温度降到ST的动作温度时,sT触点自动接通,再次接通和HL的电源,如此反复,从而达到自动调温的目的。

温控器ST是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它是利用两种金属受热时的热膨胀程度不同的原理制成的。电熨斗工作时,其动、静触点接触,电热元件通电发热。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双金属片受热下弯,绝缘子也下移,使动触点离开静触点,自动切断电溉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双金属片复原,使两触点闭合,再接通电路;如此反复,就能使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设定温度的高低是通过温度调节旋钮进行调整的,调节旋钮使螺杆往下旋,则使下簧片和静触点向下移,ST的设定温度就高,反之亦然。一般电熨斗温控器的调温旋钮分度为:尼龙(60~100℃)、合成纤维~125℃)、丝绸(125~150℃)、羊毛~180℃)、棉(180~200℃)、麻-230)共六档。国家有关规定对调温器控温精度的要求是:调温器在任何一档时,底板温度变化幅度不大于20℃。

水箱中的喷汽控制机构实际是个滴水式喷汽机构。常态下,出水口塞针堵住水箱出水口,水箱是关闭的。

当需要喷汽时,按动水箱上的喷汽开关按钮,出水口塞针就从水箱出水口弹出,水箱的水就从出水小孔中滴流到底板而形成喷汽,使织物润湿均匀,以加强熨烫效果。

相关新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