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品牌]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取得新突破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取得新突破

2012年6月,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了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沈南教授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攻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miR-23B抑制IL-17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据介绍,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在我国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为3.6/1000;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高达1/1000。此类疾病不论是器官特异性的,还是系统性的,都表现出炎症性病理与组织器官损伤特征,目前缺乏非常有效且毒副作用小的特异性的干预治疗手段来早期阻断靶器官损伤进而改善病人的预后。

仁济医院风湿病学科是国内最早建立的风湿病学科之一,长期以来围绕以SLE为代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硏究,取得了一系列临床应用性成果,对改善狼疮病人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被公认为亚太地区从事狼疮硏究的重要基地。中科院健康科学研究所以转化医学研究为使命,是国内最早的生物医学转化型研究机构,具有国内一流的从事医学转化性硏究的科硏队伍和技术平台,近年来围绕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干预治疗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上海市风湿病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分子风湿病学研究组组长、仁济医院沈南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全力主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和特异性干预治疗研究,在囯际上率先阐明多个miRNA在狼疮关键致病通路中的重要调控作用及其与重要靶器官受累的关系。炎症因子在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被认为在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健康科学研究所钱友存研究员领导的研究组近年来在阐明IL-17发挥功能的分子调控机制等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此基础上,两个课题组针对“小RNA是否在白介素-17参与的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中起作用”这一科学问题进行联合攻关,通过高通量microRNA芯片筛选发现了miR-23b是自身免疫病病人(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和自身免疫病小鼠模型(CIA、MRL/lpr、EAE)的炎症病理组织中共同下调的microRNA。并且发现IL-17可以通过下调miR-23b的表达来参与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的病理,miR-23b通过靶向炎症性细胞因子IL-17、TNFα、IL-1β的下游信号通路中的关键信号分子(TAB2、TAB3、IKKα)来抑制自身免疫病的病理。重要的是,认为增加miR-23b的水平对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模型的发病起到很好的预防及干预作用,有很好的应用前景。αβα该项成果得到《自然医学》杂志评审专家的高度推荐,相信miR-23b可以成为治疗自身免疫病的一个新靶点,将有可能开发成为有效缓解甚至治愈病症的新药。

国际顶级综述杂志《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正在撰文对该研究成果进行研究亮点点评。沈南教授已接受《Nature Reviews of Rheumatology》及《Current Opinion of Rheumatology》主编邀请撰写特邀综述介绍相关系列工作。这些研究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科委的经费支持。

相关新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